特种防护服的市场环境和影响发展的问题
特种防护服的市场环境和影响发展的问题
我们认为中国的特种防护服目前仍处在市场发展期,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特种防护服产业在中国仍是弱势产业,尤其在特种防护服的材质研究上还相当落后。尽管国内防护服生产企业数量较多,但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品牌影响力不强,虽然产品生产数量不少,但大部分产品功能单一,科技含量不高,同质化严重,与国际品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当前影响特种防护服的市场环境和发展的有以下几个问题。
1、国家经济调整对产业发展有不小的影响
近年来,受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的影响,部分工业企业如钢铁、造船、制造业和出口加工企业,因市场不景气而出现减产、经营亏损、人员裁减、劳动人数下降等情况,直接导致防护服下游需求萎缩,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特种防护服产业的发展。
2、生产制造缺乏大型龙头企业,行业集中度较低
在中国,能生产一般劳保服装的企业较多,而能生产特种防护服的企业较少;以家庭作坊式的生产企业较多,有较大生产规模的龙头企业较少;单纯生产加工特种防护服的企业较多,有研发创新能力的企业较少。由于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小,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因此特种防护服产业集中度较低。
3、缺乏技术开发能力,造成产品同质化
不少特种防护服生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以低价格作为竞争手段,使企业的经营利润降低,无法去开发新产品,从而使企业陷入产品同质化、成本透明化、价格市场化的低价无序竞争中。这种无序竞争既影响特种防护服市场的正常发展,也影响部分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
4、各项成本的上升迫使企业转移生产基地
近年来,随着劳动成本的上升,企业生产环境要求的提高,不少特种防护服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将企业生产基地由沿海城市迁移至内陆城市,有的企业从城市向农村转移。不少特种防护服生产企业因熟练工人缺少,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只好采取外发加工等生产形式,因而造成服装加工程序监管缺失,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继而使特种防护服的品质无法提升和发展。
5、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研发能力弱
中国大部分特种防护服的生产企业因其生产加工各种特种防护服的原料是外协采购,因而其防护性能只能根据提供纺织面料企业的检测数据而定。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或申请的专利仅仅是实用新型,而并非是面料功能性的研究和开发。
6、国产品牌与进口品牌在产品质量和防护性能等方面还有较明显的差距
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知名安全防护用品企业,如美国杜邦公司、雷克兰公司等外资企业研发制造的特种防护服更注重防护功能的开发。有的防护服不仅重量轻,既透气又柔软,可以防尘、防腐蚀、防液体渗透,还能防辐射,因此适用范围较广。国产特种防护服近几年在防护功能开发、服装款式设计上虽然也有进步,但差距还很明显,尤其需要在特种防护服面料的防护功能开发上加快速度,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差距。同时也希望不断完善和提高特种防护服的国家标准,通过标准的修订,从而提高国产特种防护服的整体水平。